最近写了不少社会新闻,前天写了一篇文章,说的是男子打篮球不幸死亡了,大家注意我当时的信息来源截图的出处,是腾讯新闻。
并且匪夷所思地是,从原来这个链接点进去,文章竟然被替换了!(也就是说标题还是这个男子摔断脖子死亡,但点进去,内容变了)
感觉辛苦写的文章是白写了,我确定在写之前查过资料,没有一篇是质疑的,文章发出去后得知原来消息是假的,心里挺难过的。
我当时就惊了,我超爱云顶的,云顶的缆车坐上去感觉不要太好!我在那里赌博赢了一顿肯德基的钱呢!怎么就着火了!
根据《中华人民国刑法》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:虚假的险情、疫情、灾情、警情,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上,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,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上,严重社会秩序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或者管制;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拿张家界特大交通事故这件事为例,经查,杨某,男,广西贺州人,在深圳经营一家小商店。其听说在微信上通过号发帖子获取一定的关注率后,网络公司就会给此号发放一定的广告费,杨某认为这是一条赚钱的途径,便申请了一个名为“绝密”的号,将网上的一些帖子和新闻编辑后在号上发布,博取关注度。12月3日晚,其在百度上搜索“中国最惨的交通事故”,从中截取了一些画面惨烈的交通事故照片,了“张家界发生特大交通事故,12人死亡25人受伤”的信息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中。
突然,第二天新闻了,说大家不要相信蜚语。于是我们暗自在心里纳闷,莫非做了一次不成?都还以为自己是终结者呢。
第一、这种关系到生命安危的事情,如何不引起我们关注?经过武汉火车站的会不关心火车站砍人事件?正要去旅游坐缆车的会不关心缆车掉落?家有孩子留学的会不关心女留学生被?结婚的会不关心冰箱藏尸?(这些我以前都写过,大家可以翻阅历史记录)
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,除了食物、水、空气等,接下来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需求,从这个安全需求中,可以延伸出好多我们的恐惧,我们在内心深处害怕我们是不安全的。影像的直观冲击着人们的承受底线,内心不敢相信这种的事情竟然已经发生了。
第二、现在的人孤独,渴望分享,渴望集体讨论一件事,来安慰我们内心的寂寞感,那什么容易引起所有人的讨论呢?就是那些从内心深处使我们害怕的东西。我们自然而然聚在一起讨论,在分散彼此心中的不安感觉。
第三、的缺失和爆炸。有的,是缺失的,对于报道的千篇一律,模式化观点,说一些自己都不信,指望别人会信的东西。而有的,又是爆炸的,根据一些已有的信息,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推理,来补那些不全的东西。可怜的人们就在这两者之间摇晃,搞不正自己的。
想要了解,但和之间,差了一个003,让你难受,让你在爽了一把之余,总觉得有一种隔阂感。
网友评论 ()条 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