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石拐有个五当召
编者按:我喜欢到一些地方去转转,有探奇的因素在其中;而有些地方,当我听到它的名字的时候,就会有出行的冲动,五当召,就是其中一个。不仅五当召这个称呼令我喜欢,连它的所在地石拐也让人觉得特别。
溯源而论,五当召和石拐之名,都来源于蒙语。五当,意为柳树;石拐,是“喜桂图”的音译,意为有密林的地方,两称呼均与树木有关,与其意指相连,倒是使这读来硬朗的名称,多了几分雅、静。
而不论是我们要描述的五当召,或者是述及的石拐,都又和巍巍耸立的高山阴山不无关系。靠近阴山,辗转包头,进入石拐,那里有座古老的藏式五当召。
我们不能预见未来,然而,构成未来的种种条件就存在于我们周围。“2014年中国五当召文化高峰论坛”在石拐喜桂图新区召开,国内46位专家学者齐聚,就是为了探索石拐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涉及生态、文化、旅游资源挖掘等理论与实践问题。
远望五当召 何少华摄
去过包头,到过“塞外布达拉宫”五当召,知道那里有个地方叫石拐吗?不要急着否定,也许你早已了解它,只是忘了询问它的名号。
石拐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,这里在6000年前即开始有人类活动;这里有战国时期“胡服骑射”的赵武灵王修筑的赵长城遗址;这里有敖包山原始森林;这里有国家4旅游景区、藏传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当召。
这里静谧存在着一座百年矿城,有硅石、铁矿石、白云石、高岭土等多种矿产,尤其是储量大、热值高的优质煤炭资源;这里是国家“一五”时期配合包钢建设的工矿区和焦煤、动力煤供应。
它身负的历史,背后的故事,让人们虽未及记住名字,但却早已熟识。
石拐区,下辖于包头市,是一个缘煤而建、依煤而兴,却也因煤而衰的传统资源型工矿区。
据史料记载,这里早在乾隆二年(公元1737年),就有当地居民开始掘煤燃火,揭开了石拐即大青山煤田开采的历史。新中国成立后,石拐作为包头市的矿业城区,为钢城包头重工业发展提供能源支持,成为自治区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材料供应。
但是,长期的开发,使得石拐煤炭资源日趋枯竭。因煤而兴之地,不论是地区的发展,还是人们日常的生活,都是和煤息息相关,开采的多少,煤存量的多少,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个人。依附在资源上的地区和人们,当煤渐趋枯竭时、生态被严重透支时、人居异常恶劣之时,接下来该如何自处,即地区发展和人们生活,靠什么?
当我们来到这个百年矿城之时,会回忆那段热火朝天、奋发建设的岁月,会欣赏那一栋栋承载矿城记忆的建筑,会流连于街巷之中倾听历史的声息。
也会观察,没有了矿产资源,这里的延伸向何方?
霞映赵长城。 何少华 摄
网友评论 ()条 查看